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成果 > 正文

疫情背景下青少年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发布时间:2020-07-15 文章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点击量:9512

课题名称: 挑战与应对:疫情背景下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 : 罗媛

工作单位:河西学院

课题立项号:GS[2020]GHBYQ132


此次新冠疫情,全民居家隔离使得家庭一时成为教育的主阵地。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转入家庭后,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考验着家庭成员的教育生活能力和生活教育能力。有不少人乐观的认为,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会像2003年的非典疫情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然后人们就可以逐步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秩序中去。但是从中国目前疫情的发展情况来看,疫情只是被控制而非永久性消灭,所以边防疫边复工便成为常态。国家对此次疫情的管控要求也是由应急措施转为常态防控。因此,我们对新冠疫情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疫情期间青少年家庭教育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方晓义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初中生报告的亲子冲突最多,高中和小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从家长报告的亲子冲突水平看出,初中生的父母报告的亲子冲突多于高中父母,也多于小学父母。对于这样的研究结果,很多人将其简单粗暴的归结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人生阶段的结论。但是,在文献查阅和调查实践中,课题组成员发现,在此次疫情背景下,家庭教育领域普遍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刻几乎普遍存在于千千万万的家庭中。

(一)家庭成员的相处能力较弱

由于疫情的发生,居家隔离暂时切断了家庭成员与社会的关系,这为家庭成员相处提供了难得的时间和空间。但是,随着相处时间的不断延长,加之固定的空间,密闭的环境,每日生活的单调重复,时间久了家庭成员就出现了过激行动和失控行为,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家庭情绪的调适能力较低

由于居家隔离不能随意外出,导致人们的生活从原来的井然有序变为无规律的混乱状态,身体方面的活动和运动大量减少,加之网络上各种信息的侵入和干扰以及信息的真假难辨,个体难免出现恐慌、害怕、焦虑、压抑等情绪,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会感染情绪流行病毒,最终出现家庭情绪疫情。

(三)孩子学习的陪伴能力欠缺

在此次疫情中,家庭教育中表现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能力。家长们普遍由于难以胜任教师角色、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期望、难以实现教育功利功能而产生焦虑情绪。在这个家庭版的学校里,父母既是家长也是老师,不但负责教学的监督管理,还保障后勤物资的供应。24小时全天候相伴,是对父母陪读伴学水平的全方位考验,更是对家庭教育成果(以前、现在)的一个检验。

(四)家庭时间的管理能力不足

封闭在家的时间是难得的教育资源,恰恰是家长教育子女如何管理时间的好契机。但是,如何管理好加长版假期的时间,直接影响假期学习的效果,是对家长家庭管理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在此次疫情发生前,家庭成员无需刻意进行时间的规划和安排,社会的节奏决定了每个个体的时间安排;疫情发生后,社会节奏暂时按了暂停键,家庭成员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被凸显出来了。

(五)生活方式的掌控能力较差

疫情发生前,生活方式更多是按照社会的节奏走,现在是必须按照自我的节奏走;以前是他人安排,现在是自我计划;以前有监督,现在靠自律。以前是外力推动下的被动接受,现在是内在驱动的主动适应。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学习不被打乱,直接考验着家庭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六)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缺乏

突发的疫情考验着每个家庭的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在紧张的大环境下,家庭应对能力如何直接展现着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生存物资的储备方面、基础医学知识和家庭成员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家庭良好的储蓄习惯及理财能力等都是新时代文明家庭的必备,同时也是个体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二、疫情背景下青少年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迁使中国从传统社会的封闭性、社会结构的同质性、变迁的缓慢性向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社会结构的异质性、变迁的急遽性方向发展;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体主义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的融合,家族制度的弱化、家庭的小型化和家庭部分功能的弱化和转移,使得传统的家长制权威衰弱,子代获得了父代曾掌握的诸多权利。而与此同时,因为急剧变迁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等以及权利的过渡而导致权利边界的模糊性而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

(二)独生子女政策原因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独生子女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无疑是中国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它不仅造就了规模多达1.5亿人左右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同时也给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上,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直接效仿,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父母们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正确认识。

(三)认知原因

中国传统家长制盛行,崇尚孝道,大家庭中的家长掌握着家庭的经济权和家庭日常事务的决定权。随着大家庭的解体,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年轻一代有了自主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利。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主轴的变化也需要人们进行新一轮的调适和改变。但是,中国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认识依然残留着父辈甚至祖辈的教育模式,势必引起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家庭教育原因

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从过去到现在,中国的父母们究竟将自己生命中多少比例的资源分配给了孩子的教育,恐怕没有人能统计的清楚,尤其在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有太多的父母将自己和家庭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无疑加重了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负担。

三、疫情背景下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应对措施

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意识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家庭的财务计划、个体时间计划安排、情绪调控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之前长期忽略的家庭教育内容急需提上日程。

1. 建立家庭成员权利边界

在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边界向来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建议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程度,在保证孩子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尝试建立探索型亲子共同行使权利和子女独自行使权利的家庭成员权利边界。在尝试建立家庭成员权利边界时首先需要注意个体差异性。个体之间既具有共同性也具有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需要父母慢慢摸索完全适合自己孩子的相处之道,而不能照本宣科。其次,作为父母,要把握好度。一定要区分清楚 帮助和包办之间的差别,既给孩子帮助指导,又能够培养孩子行使选择和决策的能力。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经常自省自检,既要注意不能超越和孩子的权利边界,也要注意不能疏于孩子的需求。这样,孩子在不断成长,父母也在不断成长,最终形成良好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关系边界。

2. 提高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能力

目前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急剧的社会转型阶段,各种新生事物和突发情况较多,加之网络信息的发达,各种信息真假难辨极易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慌。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强烈建议家庭成员了解和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理论和方法,认识清楚引起情绪问题的事件本身以及自身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改变错误的信念,选择自己喜欢或合适的方式调控情绪状态,努力建立安全温馨、亲疏有度、宽严有序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3. 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疫情未发生前,孩子可以在学校这样一个固定的场所,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开展学习,疫情发生后,老师无法再面对面给予孩子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家长由于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的限制,不能像专业的老师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家长可以借助各种网络课程资源或书本让孩子先尝试自学,让孩子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同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表扬、提醒以及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动力系统。

4.加强孩子及家庭成员自主管理能力的训练

针对此次疫情带给我们在自主管理能力方面的挑战,尤其是时间管理和自主能力方面,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孩子从零起点规划开始,注重孩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以及加强自主管理能力的训练,尽力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一方面,父母们有三点建议可以参考:一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时间的规划安排能力;二是和孩子一起遵守并执行计划安排安排;三要重视孩子时间的利用效率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5. 制定居家学习生活方案

疫情期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一个居家学习、生活方案,把一周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再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将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安排具体化为一张作息时间表,清楚罗列出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学习做作业,什么时候锻炼身体,什么时候娱乐游戏,什么时候做家务等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这张作息时间表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

6. 培养孩子的人生规划能力和紧急情况应对能力

疫情期间,家长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经济收入情况,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一个月家庭开支的分配方案,列出每笔资金的去向,并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理财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让孩子从小形成应对紧急情况和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时的抗风险能力。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ICP证:陇ICP备12000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