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成果 > 正文

疫情背景下高中生危机干预的实施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24 文章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点击量:11134

课题名称:疫情防控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反思及实施策略研究

负责人:王晓梅

工作单位:酒泉实验中学

立项号:GS[2020]GHBYQ019


疫情背景下高中生危机干预的实施及反思[1]

【文章摘要】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络及其他可传播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援助,但在特殊时期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仍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提高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心理危机概念及原因阐述,探索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值得反思和提高的方面,为重大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 危机干预 反思

心理危机是由于突然遭受的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态发生明显变化 ,从而使人陷入痛苦、不安,引发焦虑情绪,容易感到绝望甚至自我毁灭的心理体验(百度百科)。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不断出现无症状感染病例,如此重大的疫情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磨砺和挑战。高中学生既面临学习进度受阻的现状,又因与家人长时间相处,消极的沟通方式容易激发家庭矛盾,引发学生极端情绪;网课直播教学中,低效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作用。因此,复学后,学生心理问题凸显,特别是危机心理反应明显。

基于此,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反思疫情期间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确保重大危机事件爆发时,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安抚学生情绪,稳定心理状态,安全平稳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也为学校在重大危机事件中尽心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一、关于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及其产生原因

1.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个体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由于心理危机导致的痛苦对身体和精神状态有较大的消耗,所以个体在危急状态下容易出现心力交瘁,引发极端行为,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心理问题。

2.心理危机的表现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质性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立即反应阶段,个体表现为麻木、恐慌,否认或不相信;完全反应阶段,这个阶段个体会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能引发罪恶感、退缩或抑郁;消除尘阶段,指个体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心理危机的产生主观上和个体的性格、身心状态有直接关系;客观环境也容易诱发心理危机,例如紧张的人际环境,高压力的工作、学习环境;另外,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会摧毁个体的心理调适体统,从而导致个体的应激反应,也会引发心理危机。例如:亲人亡故、父母离异、学业失败等都可以成为重大生活事件。最后,重大危机事件,例如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高传染性和高风险给全社会造成紧张气氛,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不能及时处置也会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由于危机状态对个体和社会都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是对心理危机者最好的支持。

(二)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应对危机最有效的方式。危机状态下,个体容易做出极端行为,防止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体伤人和自伤,心理危机干预通常需要多方联动,由专业的心理干预人员实施。危机干预要遵循迅速四个基本原则:首先要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其次,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第三,要鼓励自信,不要让危机者产生依赖心;最后,要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通过促进交流与沟通,鼓励危机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稳定情绪,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等;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处理可能出现的昏厥、情感休克或激惹状态。

二、疫情防控中,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高中学生一方面受到外来疫情信息的影响,对疫情的信息的判断出现混乱;另一方面,高中学生长时间居家防疫,在与父母亲的相处中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引发学生的极端情绪;还有因为长时间网课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诸多刺激因素容易诱使高中生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偏离日常状态,心理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我们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危机需求调查中,学生反馈:有5%的学生明显感到心理状态变差,情绪暴躁,易怒、不安、担心增多;70%以上的被调查学生提出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疫情防控初期,我所在的学校也实施了相应的危机援助策略,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 疫情防控中,高中生危机干预的实施框架

在此次新冠疫情爆发的初期,学校领导组织政教处和心理辅导中心的教师快速做出反应,形成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框架。

  1. 形成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机构。

疫情防控初期,课题组所在的学校迅速做出反映,组成疫情期间的线上心理支持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政教处负责信息推广和联络,班主任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汇报。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承担具体的心理援助任务和心理异常问题学生的转介。通过热线电话、QQ、微信等联系方式,及时对疫情期间有心理危机和心理不适的学生、学生家长、教师提供心理支持援助。从2020年2月1日起,到学生返校的4月13号,心理支持小组共接到热线和网络平台求助14例。紧急组织的学校疫情期间心理支持小组作为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组织机构,为疫情期间心理安抚学生心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确立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方案

疫情防控初期,课题组成员敏锐的发现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生及家长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扰,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讨论和研究,形成了《酒泉市实验中学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从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干预措施到后期跟踪,形成完整的心理评估、预警、干预和转介程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危机事件带来的伤害,为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学生心理状态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组织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的师资队伍

课题组成员作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核心成员,一方面面向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科普心理调节的方式和技巧,另一方面,指导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学习心理危机的常识,便于及时识别学生的危机状态,通过学校领导组织安排,心理辅导老师具体实施,政教处、班主任、科任老师积极配合,形成以心理辅导老师为主体的学校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师资团队。团队通过网络平台研讨、学习、督导,及时处理心理支持小组成员在疫情防控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1. 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 疫情防控期间,高中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

疫情防控初期,大众居家防疫,网络媒体的疫情信息铺天盖地,各种信息真假难辨,不断有学生通过微信群或QQ信息表达自己居家的烦躁不安,加之全国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都已经纷纷开始组建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我所在的高中也开始紧急启动疫情期间心理支持系统,在最快的时间内调集相关人员组建心理线上援助团队,在学生、家长网络联系平台发布心理支持小组电话,为全校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支持。

1.培训提升

为了科学规范的进行线上危机干预支持,在危机干预线上援助团队组建初期,首先组织学习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颁布的《心理援助热线伦理规范实施细则》,团队成员严格遵守伦理要求,一边通过线上咨询和发布心理危机推文的方式安抚学生情绪,一边紧急补课,参加由清华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发起的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举办的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系列培训,通过培训,团队成员学习了线上咨询的伦理要求、操作规程和线上咨询技术,增强团队的专业胜任力,为科学专业的线上心理危机干预工奠定了基础。

2.预警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从2月底开始网络学习。对疫情发展的相关信息敏感度下降,但在网课学习中却呈现出更多心理问题,线上心理支持的老师连续接到学生的求助电话,学生在长时间居家过程中,与父母冲突频发,加之网课学习效果不佳,临近高考的学生更是因为不能面授上课焦虑不安。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状况,学校心理支持小组通过学校群向全体教师推送疫情期间学生心理指导手册,让教师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及时识别有危机反应的学生;对接到的求助电话及时记录和分析评估,对有危机心理反应的学生进行追踪了解,与家长沟通,及时关注有危机反应的学生状况。复学后,针对学生长假期的反应,编制《高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调查问卷》,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识别。对调查中有明显危机反应的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其心理状态,进一步对学生危机心理状况进行预警分析。对高预警值的学生进行定期的个案辅导,对特别严重的两例进行转介,使他们及时得到正规的医学治疗。

3.干预指导

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学校心理支持小组五位老师(此次专项课题组成员)及时汇总接线信息,及时研讨案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干预指导。首先,课题负责人通过市教育局的网络公共课平台开展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指导家长和学生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合理安排作息,促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次,对放假前就接受咨询的学生进行回访,提供连续的网上咨询,安抚情绪,稳定状态。第三,复学后,一方面在校园中制作心理复位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宣传专版;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指导学生做好复学后的心理调适。第四,对六例在疫情防控期间感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定期辅导,制定辅导计划,确立辅导目标,连续两个月的辅导后,其中四例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学习生活。

4.转介追踪

在预警分析中,有两例学生出现自残自伤行为,其中一例甚至有服药自杀的行动,经过支持小组的评估,及时和家长联系,对该学生进行转介。由于及时得到精神科医院的治疗,该学生状态有所改善。支持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对其进行近况追踪,从学校的角度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 疫情防控中,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评估

作为心理干预技术,其有效性评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目前为止,缺乏有效性评估的工具,因此,对疫情期间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只能借助学生反馈信息获得。首先,根据已经接受过网络干预和面询的学生反馈,他们认为心理干预对自己很有帮助,让自己能够静下来看到问题的真实状况。其次,通过家长的反馈,她们认为学生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有明显的改善,虽然还会出现不适,但学生愿意找心理辅导老师讨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第三,复学后,学生整体情况稳定,虽然还有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但及时干预确实对学生的情绪稳定和心理冲突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第四,最近一次的全校心理健康状况筛查结果页显示,学生总体情况稳定,极个别的高预警分学生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性评估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工具和操作方式,这也是未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要探索的问题。

  • 疫情背景下,高中心理危机干预的反思

纵观疫情期间,我们对高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所做的种种,都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所做的尝试和探索,没有可以参照的模板和范例,只能是一边尝试,一边反思改进。回顾之前所做的危机干预的尝试,确实还有许多待改进之处。

  • 实施框架不够完善。

疫情防控背景下,虽已经在学校危机心理干预方面形成了基本的框架,但在危机干预制度建设、危机干预实施方案的确立以及危机干预预警对象库的建立方面依然有空白,致使在疫情防控初期只能临时组建机构,疫情爆发虽是突发事件,但面对是有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必须要有完整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方可以及时快捷的应对危机事件。

  • 实施过程缺乏系统支持。

在疫情防控中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既是对学校应对危机的挑战,也是对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专业胜任力的检验。特别是面对有危机心理反应的学生,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在专业咨询辅导上,事实上是孤军奋战,缺乏危机问题干预的督导,面对咨询中的问题只能是同行之间互相交流,缺乏强有力的专业督导系统支持,支持小组的老师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她们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和责任推进工作,实属不易。

  • 实施内容比较单一。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成员主要针对已经表现出危机心理反应的个体进行,采取围绕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致使在干预过程中,内容单一,针对面狭窄,以知识科普宣传和个体辅导为主。事实上,高中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还可以通过主题班团会的形式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降低引发危机心理的环境因素等内容,通过拓展危机干预的内容和形式,促使全体学生树立积极自我调适的意识,全体教师能主动识别判断,及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实施对象难以顾及全面。

由于学校危机干预支持小组成立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经验,难以顾及到全体学生的利益。尽管危机心理反应的学生是极个别的部分,但了解和学习危机干预知识却是每位老师和学生都需要的,但基于人力和精力有限,实施很难做到全面顾及。学生中还有没有寻求帮助却有长期睡眠障碍、自残自伤及持续情绪抑郁低落的学生没有筛查出来,更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因此,需要调动全体教师、班主任及家长的力量,及时识别和发现,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可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和陪伴。

  • 专业性和规范性操作有待提高。

支持小组的成员虽然都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学习和培训,但在危机干预方面的经验依然很匮乏。危机干预是一个有评估、干预治疗到后期追踪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化的过程。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专业化程度都很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专业操作程序,但事实上课题组的老师只是在疫情初期,通过网络学习接受有限的危机干预知识和操作培训,在处理学校的危机个案中还远远不够,又因为缺乏专业督导,使课题组老师在疫情复学后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操作只能是亦步亦趋。

  • 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评估不够。

此次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所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既有环境因素,也有自身的个性特点,更有直接或间接的干扰和影响,面对这样突发的事件,我们都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应对的准备。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评估也不能单纯地根据以往的状况作出评估,缺乏个案概念化的能力,使支持小组在对自伤、自杀、抑郁倾向的学生进行评估时,明显有风险评估不足的情况,致使干预过程中效果不佳;另外,在心理筛查中,呈现出的高分预警对象,在谈话面询中却与筛查结果相差较大,面对这样的状况,支持小组成员在讨论中分歧较大,明显存在对阶段性出现的问题风险评估不够的情况,经过引入督导机制,相信这样的状况会得到有效的处理。

  • 需要形成程序化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在疫情防控的半年时间里,高中学校危机干预虽然已经努力在探索和实践,但所遇到的危机心理事件的发生具有个体性,面对的是个别学生,所以,在实施中未能形成程序化的危机干预制度,课题推进后期还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研究探索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课程实施策略,形成高中生校园危机干预的预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危机干预制度体系,危机一直存在,学生面对危机的态度和行为是应对危机的关键,因此,专业化、规范化的危机干预模式的建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映霞: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理论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孟献臣: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3.邢哲:突发性灾害事件对学龄儿童的心理伤害与心理救助的实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4.李雪峰:职校生心理危机及危机源调查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本文为2020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20]GHBYQ019)实施要报。



版权所有©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2025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95号中山大厦 邮编:730030 ICP证:陇ICP备12000361号